人过中年,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“下坡路”。其中,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“杀手”,有着吓人的“四高特点”:高发病率、高死亡率、高复发率、高致残率。

脑血栓发作的预警信号有哪些?

身体不受控制:大脑负责控制人体肢体运动和语言系统,当大脑出现血栓时,身体会出现手抖、肢体麻木、走路歪歪扭扭等症状,这种症状很容易被看出来。

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:血压波动容易损伤血管壁,导致脂类物质沉积,促进脑血栓疾病的发生,因此血压如果突然高于200/120mmHg以上或者降至80/50mmHg以下时,就要留意是否是脑血栓的发生前兆。

高血压患者流鼻血:高血压患者应警惕鼻子出现流血的症状,血压较高引起脑部血管堵塞,进而导致鼻子出血,这种状况可能是脑血栓的前期征兆,不能掉以轻心,遇到此类情况的高血压患者要尽早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脑血栓。

说话时口齿不清:排除本来就有口齿不清的情况,如果突然发现说话口齿不清,可能是由于脑血栓导致大脑缺血,使得大脑控制语言系统的神经失灵。这种情况轻则说话口齿不清,重则丧失说话能力。

夜间经常流口水:脑血栓发生后,会引起肌肉功能不协调,常出现的症状为流口水、说话障碍,尤其是像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老年人来说,如果出现经常流口水的情况,要警惕脑血栓的发生。

每天频繁打哈欠:大多数的脑血栓患者,在血栓发生的前5-10天内会频繁打哈欠。这是由于脑梗出现后导致血管变窄,脑供血不足会影响到呼吸系统,氧气不足时就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症状。所以,排除因犯困导致的打哈欠现象外,频繁打哈欠要重视。

经常眩晕或突发性头疼:当身体出现经常眩晕或突发性头痛时,要警惕是否是脑血栓疾病的前期症状。由于血栓发生时脑供血不足,导致身体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眩晕等症状。这些症状常出现在洗澡或劳累之后,一天反复5次左右眩晕就要重视了。这点很容易看出来。

如何预防脑血栓的发生?

1.控制血压:高血压不仅促使心、脑、肾血管的损害,也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。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发生脑血栓的重要环节。血压过高是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诱因,但血压降得过低也是发生脑血栓形成的诱因之一,不可在进入安静状态之前,如夜寐之前,服用过量降压药物。

2.控制血脂:高血脂,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,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又一重要发病因素。因此,要维持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有一个恰当的比例。除平素控制脂肪,低胆固醇饮食外,遇有高脂血症者应加以积极治疗。

3.降低血粘度:血液粘度、血液浓度、血液聚集性和血液凝固性的异常增高或增强,也是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因素之一,针对有高粘滞血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,如平时多饮水,采用血液稀释疗法、饮食疗法等。

4.积极治疗某些相关疾病:尤其积极有效地治疗可发生脑血栓的各种原发病,以尽力减少发生血栓的可能性,如动脉粥样硬化症、感染性心内膜炎、风心瓣膜病、心率失常、糖尿病、脉管炎等。

5.注意饮食:养成低盐、低动物脂肪、节制食量饮食习惯,忌食辛辣,多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等。平时可以在饮食中添加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植物如马齿苋、大蒜、洋葱;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绿豆、山楂、香菇等;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、茄子、胡箩卜、荠菜(又称地菜、地花菜、芨菜、清明草、护生菜等)、淡菜(又俗称水菜)、海带、花生等。

6.戒烟戒酒:避免增加血脂及血清总胆固醇浓度。

7. 重视先兆:中年以后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不时发生眩晕、一侧肢体麻木无力、舌强语言不利被认为是本病的3大先兆。一旦发现有类似情况应及时就诊并作血液流变学等有关检查。

8. 定期检查:对于高风险患者来说,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胆固醇、血脂和颈动脉超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