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中国肝癌发病率居全球之首,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,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。引起肝癌的诱因众多,在我国,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发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。因此很多肝炎患者就整日怀揣着种种顾虑,肝炎-肝硬化-肝癌一定会进入三部曲吗?得了肝炎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?万一患了肝癌就没有救了吗?如何才能防止肝炎变成肝癌呢?
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,这样的发展不一定“必然”
民间有个通俗的说法,肝炎有一个发展的三步曲: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,主要是由于很多患者在肝炎初期,不重视不治疗,抱着“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治疗”“大三阳需要治疗,小三阳不需要检查与治疗”等错误的观念,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期,从而导致肝硬化、肝癌。因此,得了肝炎,无论是“大三阳”还是“小三阳”,都需要定期检查、正确积极的治疗。
在我国,大部分的肝硬化患者是肝炎后肝硬化,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。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,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,但如果进展到晚期,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甚至导致肝癌危及生命。所以,肝炎、肝硬化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,但肝炎→肝硬化→肝癌绝非是乙肝患者的必然宿命!
得了肝炎就一定会发展成肝癌吗?如何才能防止肝炎变成肝癌呢?
在我国,病毒感染是引起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,其次是酒精性和脂肪性。长期病毒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坏死,炎症细胞浸润,从而发展为肝纤维化/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酒精肝、脂肪肝早期不予以干预同样也会发展为肝癌。近年来,代谢相关性脂肪肝/脂肪性肝炎发病率日益增高,据报道,10%~25%的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~14年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,2%~13%的肝硬化患者在确诊后3~7 年可进展为肝癌。
如何防治肝癌?首先,不论肝炎处在哪个阶段,都应重视定期随访,定期检查。若有肝癌的迹象,可早期检查发现,早期治疗。第二,已经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按时服药,定期复查相关指标,切勿自行停药。第三,目前有观点提出,接受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可降低肝癌的发病率。
另外,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也非常重要。在我国,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: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/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、长期酗酒、脂肪肝、免疫性肝炎等各种肝炎及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、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、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,尤其是年龄40 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。此类人群建议每6个月应例行检查肝功能、HBV-DNA、甲胎蛋白(AFP)和腹部B超等,每一年应检查上腹部MRI平扫或增强。肝癌的高危人群筛查,有助于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。做好这“三早”,肝癌的治愈率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。